條碼技術概述一種從我國應用實踐中發展起來的自動識別技術,旨在實現條碼的自動識別。信息掃描。是快速、準確、可靠地采集數據的有效手段。條碼技術的應用解決了數據錄入和數據采集的“瓶頸”問題,為供應鏈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輸入速度快。信息量大。大精準360問答高精度低成本高可靠性條碼技術借助自動識別技術、POS機系統、EDI等現代技術手段,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識別和描述物流中物品的方法。企業可以隨時了解產品在供應鏈中的位置并立即做出響應。
條碼的發展條碼技術作為物流信息系統中的自動數據采集單元,是實現物流信息自動采集錄入的重要技術。條碼最早出現于1940年代,但在近20年得到了實際應用和迅速發展。上世紀50年代,美國曾有鐵路車輛使用條形碼的報道。目前,美國所有的鐵路車廂都有ACI(Car)條碼標志。
早在20世紀40年代后期,美國的兩位工程師喬·伍德蘭德(JoeWoodLand)和本尼·西索(Beny)就開始研究用代碼來表示食品物品以及相應的代碼。自動識別設備,并于1949年獲得美國專利。這種代碼模式非常類似于微型射箭靶,被稱為“靶心”代碼。繪制了目標的同心環和空白。從原理上講,“牛眼”碼與后來的條形碼符號很相似??上М敃r商品經濟還不是很發達,技術也達不到打印這種碼的水平。20年后,作為IBM工程師的Joe成為北美統一編碼——UPC碼的創始人。吉拉德·費塞爾(Girad)等人在1959年申請了專利,數字0-9中的每一位都用七個雙杠表示,但這種密碼機讀起來很困難,不方便閱讀。但是,這種思想促進了條碼編碼系統的產生和發展。不久之后,E·F·布林克(E·F·)獲得了在有軌電車上標記條碼的專利。1960年代后期,發明了條形碼系統,并被北美鐵路系統采用。
條碼在物流信息系統中的作用條碼作為一種及時、準確、可靠、經濟的數據輸入方式,已被物流信息系統采用。
在工業發達國家得到廣泛應用,成為商品唯一的、通用的“身份證”。歐美、日本等國家廣泛使用條碼技術,并在世界范圍內迅速普及,應用領域還在不斷擴大。由于條碼的使用,消費者在心理上對商品質量有了安全感。條碼在識別假冒偽劣產品和防止假冒方面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由于條碼技術具有先進、適用、易掌握、見效快等特點,無論是在入庫、入庫、上架還是與客戶結算等過程中,都應面臨信息(數據)采集方面的優勢.如何將數據量巨大的商品信息(無論是整包還是拆包后的單個零售)輸入電腦。物流信息系統的信息系統采用條碼技術完成計算機的信息采集和錄入,將大大提高許多計算機管理系統的實用性。條碼的應用和推廣首先起源于商品管理的現代化,即POS系統的應用。例如,美國超市的商品種類超過22萬種,每年約有1萬種新商品進入市場,1萬種舊商品被淘汰,進新退舊比例高達50%。條碼,沒有POS機系統的應用很難應付。如今,日本在POS機系統的應用上走在了世界前列。目前,日本有48000家制造商,約1億種商品項目采用了EAN碼標志,相當一部分商戶使用POS機系統,POS機系統不僅限于雜貨。Wine等)也建立了POS機系統。